近年来,江宁区聚焦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单一、单打独斗难以获得规模效益等问题,发挥组织力量,以市场化理念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方式,拓展试验“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打造城乡共富产业园,有效实现资源高效开发、资产高质盘活、资金高能增值,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红能驱动、精准谋划,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坚持党建引领是壮大江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江宁区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聚焦党建引领,以机制创新带动成效创新。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江宁区村(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符合市场逻辑的资源高效开发、资产高效盘活、资金高能增值新路径。二是强化责任担当。成立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区级主管、街道主责、村社主抓的工作机制,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负责全区面上统筹指导,各街道党工委扛起主体责任,编制“一村一策”发展规划,谋划发展路径、优选产业项目。三是精准选人用人。选优配强乡村领头雁队伍,注重从“有情怀、有思路、有干劲、有魄力”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及“两委”干部,每年举办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实现全区村(社区)干部培训全覆盖,大力培养乡村企业家队伍,培引壮大乡村“新农人”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资源统筹、飞地抱团,创新区域合作模式。飞地抱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能够有效流动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协作共赢。一是完善机制,融合发展。按照“区级统筹、统分结合、优势叠加、相对集聚”原则,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搭建“股份合作联社+区级平台+园区”合作机制,全面盘活村级组织资源、资产资金、资本,深化推广“飞地抱团”发展模式,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融入城乡融合大发展中。二是优化配置,集中力量。通过区级统筹,动员8个街道、137个村(社区)抱团发展,各街道有效整合资源配置,分别成立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并作为股东成立南京首个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筹集各村(社区)集体征地补偿资金、征地留用地资金、帮扶资金等各类资金作为股本。三是破解难题,提升收益。飞地抱团发展有效破解资源禀赋制约、发展空间受限等难题,如江宁街道西宁村,通过投资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账面资金实现高效投资,预计实现年收入增长50万元。
分类施策、改革创新,找准特色发展方向。江宁区在集成推进“田园乡村+特色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中,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未来产业演进、数字迭代赋能新趋势,立足村(社区)区位优势,创新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一是精准定位,招商引资。针对城镇型社区,支持其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溢出效应,加快发展物业租赁、总部经济等,如东山街道6个村(社区)共同出资建设东山总部园,通过引导知名企业、电商平台入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生态优良、产业高端、功能完善、运营专业的专而精、小而美园区。二是打造品牌,提档升级。针对农业主导型社区,支持其紧扣“餐桌革命”和消费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如“横溪西瓜”“七仙银芽”成功创建为国家双地理标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村均增收20万元以上。三是模式更新,变废为宝。针对具备文旅融合社区,支持其围绕十大乡村聚落体系发展新业态,如东山街道佘村社区打造“庭院经济+种植”“庭院经济+乡村游”新模式,让农民以自家庭院为载体,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开发出“禾佳米”生态农场,推出了“不止有田”稻田露营项目,打造了“古风·行其野”主题民宿,将“资产存量”变为“发展增量”,将“小庭院”改成“致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