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单位介绍
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20

上林村: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典范

在太湖之滨,有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里就是苏州上林村。近年来,上林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全国乡村发展的典范。

一、从传统农业村到网红打卡地:上林村的蜕变之旅

上林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过去,这里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村民收入微薄,村庄发展缓慢。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上林村开始探索一条转型之路。

2021年10月,上林村启动了“林渡暖村”项目,这是一个由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合土地、房屋等闲置资源,打造一个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度假目的地。

在项目启动初期,上林村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村庄的基础设施薄弱,道路狭窄、房屋破旧,难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村民对项目的认知度较低,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上林村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民房合作社,将村民闲置的土地和房屋进行集中整合。这些土地和房屋被重新规划和设计,打造成了“林渡陶庐”民宿、“小稻丁农场”等网红打卡点。例如,“林渡陶庐”民宿由破旧的民宅改造而成,保留了老屋的木梁结构,同时加入了大面积的玻璃窗,让游客在享受现代舒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其次,项目团队邀请了多位知名设计师,如青山周平、张雷等,为村庄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这些设计师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乡村建筑中,打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保留乡村韵味的建筑作品。例如,改造后的民宿不仅保留了老屋的木梁结构,还加入了大面积的玻璃窗,让游客在享受现代舒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为了提升村民的参与度,项目团队通过多种方式与村民进行沟通和互动。例如,通过举办村民大会、项目展示会等形式,向村民详细介绍项目的规划和目标,解答村民的疑问,增强村民对项目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林渡暖村”项目逐渐取得了成效。2022年,上林村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带动全村民宿、餐饮等各类消费超350万元。如今的上林村,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自然风光、现代设计、乡村文化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农文旅融合:上林村的创新实践

上林村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农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通过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上林村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在农业方面,上林村通过举办各类农事体验活动,如插秧、收割等,让游客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例如,每年的横泾云上开镰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游客们不仅可以亲自下田收割稻谷,还能品尝到新鲜的横泾大米。这种沉浸式的农事体验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质朴,也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此外,上林村还通过打造特色农业项目,提升农业的附加值。例如,“小稻丁农场”不仅是一个农业种植基地,还结合了亲子教育、自然美育等功能。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参与种植、采摘等活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在文化传承方面,上林村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快闪插秧活动、乡村音乐会等,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例如,快闪插秧活动通过现代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传统农耕文化,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上林村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村庄内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作坊,如陶艺坊、木工坊等。这些作坊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传统手工艺的机会,也传承了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旅游方面,上林村通过打造一站式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农事活动,还可以参与亲子教育、自然美育等课程。例如,林渡暖村的自然美育课程通过自然观察、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和观察力。

此外,上林村还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例如,村庄内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和休闲区域,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太湖的美景,享受乡村的宁静。同时,上林村还开发了夜间旅游项目,如乡村音乐会、篝火晚会等,丰富了游客的夜间生活。 

通过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上林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三、党建引领与村民参与:上林村的内生动力

上林村的成功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和村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党建创新,上林村建立了网格党支部和“党建小院”,将党群服务延伸至村民家门口。这种创新的党建模式不仅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在党建引领方面,上林村通过建设网格党支部,将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个网格党支部都配备了专门的党员志愿者,他们定期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向党组织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党组织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村民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同时,上林村还通过“党建小院”这一创新形式,进一步拉近了党组织与村民的距离。在“党建小院”内,党组织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党员学习会、村民座谈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形成了党组织与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良好局面。

在村民参与方面,上林村通过家庭积分管理制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户评比等工作,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例如,村民通过参与村庄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可以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村里的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激励机制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也改善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此外,上林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本地现有居民及返乡居民就业,成功带动横泾当地近400人就业。这种“村民优先”的就业政策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也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党建引领和村民参与,上林村形成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四、专业运营与市场推广:上林村的外在助力

上林村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运营团队和有效的市场推广。通过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上林村在项目规划、设计和执行方面都做到了专业和高效。 

在专业运营方面,上林村引入了同程旅行集团作为项目的运营方。同程旅行集团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运营团队,为上林村的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从项目的整体规划到具体的设计实施,从运营管理到市场推广,同程旅行集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在项目规划阶段,同程旅行集团的专家团队对上林村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方案。在设计阶段,邀请了多位知名设计师,如青山周平、张雷等,为村庄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这些设计师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乡村建筑中,打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保留乡村韵味的建筑作品。

在运营管理方面,同程旅行集团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提升了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确保游客在上林村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同时,同程旅行集团还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村民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在市场推广方面,上林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上林村发布了大量的项目介绍、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例如,通过抖音平台,上林村的“林渡暖村”项目发布了一系列短视频,展示了村庄的美景和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同时,上林村还开发了集线上导览、电子地图、购票、住宿、研学及惠农于一体的小程序,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便利性。通过小程序,游客可以方便地获取村庄的信息,预订民宿和活动,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上林村还通过数字乡村系统,实现了二三维模式切换观看村貌,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这种数字化的推广方式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前来体验。

通过专业的运营和有效的市场推广,上林村成功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外在助力。

五、专家点评与避坑建议

上林村的成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然而,其他乡村在借鉴上林村模式时,也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项目规划应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避免脱离实际的规划和纸上谈兵。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项目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例如,一些乡村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和旅游资源,导致项目实施后难以吸引游客,最终失败。

其次,避免资金分散使用,集中资源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资金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合理分配资金,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例如,一些乡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资金分散投入到多个小项目中,导致项目规模小、影响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此外,重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例如,一些乡村在开发过程中,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湿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损害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持续创新与动态调整。根据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调整,保持项目的活力和竞争力。乡村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例如,一些乡村在项目实施初期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及时进行创新和调整,导致项目逐渐失去吸引力,游客数量下降。

六、可借鉴方向与适配建议

其他乡村在借鉴上林村模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化与IP化:通过故事化、主题化的方式打造乡村文旅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粘性。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IP,提升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浙江的莫干山,通过打造“民宿IP”,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2. 资源整合:充分挖掘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打造多元业态,提升乡村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整合资源,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颜值,还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些乡村通过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咖啡馆等,提升了乡村的商业价值。

3. 教育融合: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研学旅行基地,满足城市家庭对自然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需求。通过教育融合,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教育水平,还可以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一些乡村通过举办自然教育课程、农事体验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城市家庭前来参与。

4. 村企合作:通过村企联合运营,引入专业团队,提升项目的规划与管理水平。村企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乡村发展中的资金和技术问题,还可以提升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一些乡村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成功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

最后,每个村庄的规划和实施都应该根据其独特的条件和需求来定制。通过“政府+企业+村民”的联合运营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与展望

苏州上林村通过资源整合、文化传承、党建引领和专业运营等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双赢局面。上林村的成功不仅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乡村在借鉴上林村模式时,需注重项目的实际可行性、资金的集中使用、生态和文化的保护,以及项目的持续创新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府+企业+村民”的联合运营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与发展。 

上林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成功经验将激励更多乡村踏上乡村振兴之路,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