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单位介绍
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官公河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2

官公河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官公河村深挖红河特色资源,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南通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绘就了一幅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的文明乡村新画卷。

深耕文明创建沃土。筑牢振兴发展根基

官公河村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建+创建融合机制,为文明创建注入强劲动力。一是阵地筑基焕发红色新活力。官公河村整合资源,精心打造覆盖全域的红河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高标准建成常乐镇党史教育馆,通过图文、实物、场景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接待红色教育活动超百场;布设廉风长廊,以张謇家诫等本土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倡导抬头见廉、低头思廉;建设农耕民俗文化馆、知青史料馆、兵器展示馆等特色场馆,形成集红色教育、历史传承、科普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二是环境塑形展现宜居新面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疏浚河道、治理淤堵,精心打造沿河生态步道800米;引导村民共建小菜园”“小果园”“农家小花园,实现宅前屋后精致化;在主干道创作文化彩绘长廊,融合二十四节气”“海门十二景等主题,实现村容村貌颜值气质双提升。三是机制护航凝聚创建新合力。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根据村情制定完善了积分制兑换细则,围绕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垃圾分类、环境管护等方面,把村民的文明行为量化为具体分数,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助力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拓展文明实践维度,精准服务温暖民心

官公河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构建阵地+队伍+项目立体化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壮大志愿队伍汇聚服务暖流。精心孵化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吸纳志愿者817人,占常住人口35.52%,形成强大服务合力。由退休教师、医生、律师组成的红河之音服务队精准提供点单式服务,免费提供理发、修鞋、义诊、课外辅导等便民服务;由退役军人等组成的红河应急救援队配备冲锋舟等专业装备,每年开展防灾演练、急救培训超10场,覆盖2000余人次,参与本地及跨区域台风等极端天气救援,累计救助近1000人次。二是搭建民生平台实现精准对接。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设立红河公益坊服务处,高效速办网格内民生难题,实践站配备先进多媒体视频系统,实现村内大小事实时互联、智联立现,确保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接单,构建起高效便捷的服务闭环,让群众需求看得见、喊得应、办得好。三是打造品牌项目点亮美好生活。策划实施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满足村民多元化、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举办多期弘謇夏令营,开设红色拓展项目和体能训练项目,融入三角巾包扎、真人CS等内容;常态化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如我们的中国梦文艺演出、端午民俗体验、农民读书节、《官公河畔》山歌演出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精心设计了红河青少年研学路线,服务青少年数百人次,让未成年人在文化教育和体育科普中增长见识、强健体魄。

厚植文明乡风底蕴,崇德尚善引领新风

官公河村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多措并举培育时代新风,擦亮乡村文明鲜明底色。一是深耕家风建设涵养道德源泉。开展家风家训我来晒活动,依托廉风长廊、文化大礼堂等载体,持续深化宅上好家风建设,通过展示先贤风范、讲述身边故事,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自觉培育良好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二是力推移风易俗树立时代新风。积极创新实践载体,依托风景优美的九龙岛文化湿地,提供规范化婚丧嫁娶场地,引导村民自觉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通过将文化大礼堂打造为新风礼堂,提供高性价比一条龙宴席服务,年均承办宴席近30场,累计为村民节省开支超百万元。三是构建邻里共治谱写和谐乐章。着力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互助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成立老兵张琰工作室,打造人民群众信任的红色品牌,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将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制作成山歌进行宣传,并通过网格员、志愿者等入户宣传,切实提高广大村民思想认识,促进邻里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积极发挥道德评议会等作用,推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显著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和自治水平,奏响了乡村和谐的动人乐章。

官公河村的文明之路,是一条在红色基因引领下矢志传承的奋进之路,是志愿服务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的温暖之路,更是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滋养幸福的康庄之路。展望未来,官公河村将持续建强志愿队伍、精雕细琢人居环境、深耕厚植文明乡风,让璀璨的红河文明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壮阔新征程,奋力谱写景美、业兴、人和的多彩官公河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