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村“文化铸魂+数智强链”的产业振兴路
央视元宵晚会上,江阴顾山镇红豆村的金箔红豆画惊艳亮相,火爆出圈。这颗产自红豆村的“相思豆”,不仅承载着梁代昭明太子手植千年古树的浪漫传说,更折射出红豆村以文化IP激活乡村基因。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村落,到2023年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的数字乡村样板,红豆村用“一颗红豆”串起三产融合的“黄金链”。
一、文化铸魂:从千年古树到“流量密码”
红豆村因一棵千年红豆树得名,相传此树为梁代昭明太子手植,“相思文化”是红豆村最深沉的发展底色。围绕红豆树,红豆村打造了红豆院、墙绘艺术、传统民俗活动等文化场景,并通过“红豆文化旅游节”“金婚寿桃大典”等活动,将“相思”主题融入乡村旅游,形成独特的“甜蜜红豆”文化品牌。
文化赋能更体现在空间重塑上。红豆村将废弃粮仓改造成“红豆记忆馆”,用AR技术重现昭明太子栽树场景,邀请艺术家创作3D墙绘《相思长卷》,打造“网红打卡路”。红豆村借助每年举办的红豆文化旅游活动,推出古风婚礼秀、桃园诗词会等活动,带动民宿入住率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硬经济”。
二、数智强链:从“汗水农业”到“智慧经济”
红豆村是金顾山水蜜桃的主产区。村集体领办“金顾山水蜜桃合作社”“红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金顾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3000多亩金顾山水蜜桃,同时与江南大学共建“智慧桃园实验室”,水蜜桃糖度稳定在14%以上,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数字技术更打通了产业链堵点。
生产端:无人机巡航喷洒效率提升5倍,节水30%,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每颗桃子拥有“身份证”。
加工端:引入FD冻干技术开发桃胶、果酒等深加工产品,2023年产值突破5500万元。
销售端:搭建“顾山优选”电商平台,与盒马鲜生签订直供协议,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8万元。
三、三链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顾山范式”
红豆村的实践,本质是文化链、数据链、产业链的深度耦合。红豆村以“相思红豆”IP凝聚情感价值,年吸引游客23万人次;建成江阴首个村级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环境治理、安全生产一网统管;发展订单农业、共享农庄等新业态,村集体持股的文旅公司年分红超500万元。2023年红豆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其“非遗活化+数智治理”经验被写入《苏南乡村高质量发展白皮书》
江阴顾山红豆村的故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的乡村振兴范本。从千年红豆树下的文化传承,到数字赋能的智慧乡村,再到农旅融合的“甜蜜经济”,红豆村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振兴之路。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书写“红豆生南国,此村最相思”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