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单位介绍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周兴来书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2

灵峰村荣获“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发展现状灵峰村位于北桥街道北部,北与常熟为邻,西与无锡交界,区域面积6.9平方公里,下辖25个自然村,2个集中居住小区,其中7个为保留村庄,18个为控制村庄。2003年由5个行政村组建而成,20年来,灵峰村秉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历年来村集体收入均位于全区前列。2023 年实现销售总额额 68.5 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01万元。

1、乡村发展情况

灵峰村工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逐步构建了以“两园一区”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两个工业园区以及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常住人口约 1.5 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数 6814人,农户 1724 户。辖区村道 29 条,道路 6 万米,桥梁 16 座,驳岸16840米,农田1676亩,旅游场所1处,生产型企业302家,其中家具工业园制造区企业84家,规上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 49 家,2022 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8 万元,实现每股分红1150元。

2、乡村建设情况

灵峰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备,网络设施基础健全,全村广电网络、5G网络、广电网络、宽带网络等100%全覆盖。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群众主体地位,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空间形态。2008年起,累计投资建设商贸服务中心、乐寿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规划总面积逾30万平方米。近年来,灵峰村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进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农村雨污水接管率 100%。分类制定村庄整治提升方案,因地制宜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7个保留村庄全部入选三星级康居乡村,2个集中居住小区439户住户完成天然气入户接管,村庄内垃圾分类、美丽菜园、党建阵地、休闲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3、乡村治理情况

抓实党员管理,汇聚先锋力量,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不断深化党员思想理论知识,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定期召开“四方联席会”“党群协商议事会” ,带领党员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实施“根系工程” ,32名“海棠先锋”接访问诊、上门寻诊,实现为民服务精准化,群众满意率95%以上。近年来先后与常熟市辛庄镇朱家桥村、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中国电信相城支局、北桥供电所、石桥小学、江苏斯可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共建,推动数字乡村、健康保障、电力惠民、家风项目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深做细“灵峰家风”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我是灵峰人”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道德模范、苏州好人等优秀典型进行宣讲,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依托本土戏曲表演队创作家风小戏,将好家风的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到群众家门口。实施《灵峰村积分制兑换实施方案》,引导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里,结合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 1300 余人,开展活动 180 余次,积分兑换人群覆盖党员、大学生、企业主、外来务工人员等。

二、创建条件

1、创建基础完备。一是组织领导能力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 39.4 岁,本科文化程度占比 100%。班子成员思路清晰,战略发展明确,分工细致、团结协作、运行高效。二是发展基础扎实。灵峰村以工业起家,经过多年积淀,村级经济基础扎实。村级产业培育发展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党建引领下,品牌化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构建了以数字乡村赋能社会治理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已获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三是示范带动能力强。抢抓市内市域一体化工作契机,全力盘活资产。对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进行详细地再排查再利用,让资产利用发挥最大效益。2022年以来,已累计盘活破旧资产近1000平方米,农业资源340余亩,二三产土地资源97亩,增收近600万元。先行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形成以数字赋能乡村“智”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现代化信息支撑。2022—4—年底高分获评苏州市智慧乡村示范村,并纳入相城区数字驾驶舱首批固定观察点之一。

2、创建优势突出。始终坚持党建赋能,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入耕耘,取得了显著成效。曾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社区)”“苏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州市智慧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1)乡村产业高质高效。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广泛种植小麦、南粳米,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持续增加。链接高级技术人才对种粮大户和村民在粮食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进行技能培训,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结合“市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与常熟朱家桥毗邻共建,举办特色农产品交流会,拓宽农产品销路。二是坚持农文旅融合,做优乡村旅游。利用灵峰牧谷农场的优势,为游客提供以生态旅游、绿色居住、会议餐饮、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度假体验,亦可以满足商务、党建、团建、研学等大型团队会议、餐饮住宿需求,定期举办花海文化旅游节、“庆丰收·感党恩”农民丰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10余场,每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余万元。三是提供全方位指导,实现就业无忧。充分发挥辖区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联系格范五金、盈科电子、好迪医疗等辖区内企业,每年面向辖区群众举行2次以上的招聘活动,为群众“家门口就业”提供充足岗位,为160余位村民解决的就业问题,新时代新农村的“安居乐业”景象逐步得到体现。

(2)乡村人才育引机制健全。一是培养干部队伍,锻造人才尖兵。换届以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从年龄、学历结构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营造了乡村干部建功立业软环境,激励乡村干部担当作为,队伍合力得到不断优化提升。二是搭建创业平台,扩充人才数据库。依托灵峰村“人才筑梦”项目资源,发动“江苏省劳动模范”葛双乐、苏州市人大代表姚新梅等一批人才,以“传帮带”的形式,开展乡村人才培训,将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传递给本土村民。同时积极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闲置劳动力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鼓励辖区企业和群众敢想、敢干。三是完善柔性机制,引进高质量人才。有计划、有选择地将管理人才及高等教育的各领域人才引进回流到乡村,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业务洽谈的同时宣传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不断优化乡村人才队伍结构。

(3)文明乡风健康和谐。一是拓展文化阵地,筑牢思想根基。建成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常态化送戏下乡、惠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道德模范、苏州好人等优秀典型进行宣讲,推动优秀文化入民心,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倡导文明新风,构筑人文底蕴。修订完善村民公约,规范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依托电子屏、广播、新媒体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诚信守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新风,结合积分兑换,引导群众以日常表现赚取积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三是深化家风品牌,厚植精神沃土。灵峰村秉持“你我同是灵峰人、全民共谱新华章”理念,推出“灵峰家风”之“我是灵峰人”子品牌,让积善成德、孝老爱亲等优秀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按年度评选文明户,并从中推选星级文明户,不断提升灵峰家风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已累计评选文明家风户800余户,美丽庭院70户,星级文明户30户。

(4)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一是抓实环境整治,优化生态面貌。成立“生态保护”行动支部,对辖区内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作坊)进行淘汰整治,累计淘汰低近 400家。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周周行”等活动,对房前屋后乱堆放及村庄垃圾死角开展集中清理,通过村级垃圾分拣站,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落实村级河长巡河制度,完善给水、换水设施,针对界河治理盲区,与毗邻村开展结对共治,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二是聚焦特色创建,扮靓乡村颜值。制定村庄分类管理办法,综合分析村庄环境与群众实际需求,在西庄浜、陆家里(河北)等地打造美丽菜园,引导村民群众规范种植。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串联起7个特色康居乡村,开展“美丽庭院”评比,营造全民创建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田、蔬菜大棚的管理,增设大气、水质、土壤监测设备,加快基础设施提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三是亮化村容村貌,构建宜居家园。积极推进村庄“15分钟生活圈”建设,大力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今年以来完成路面修复 3500米,安装更换路灯 50余盏,绿化 2400 平方米,在农户房屋、沿街房外墙手绘弘扬孝道的故事和彩绘,持续扮靓村庄颜值。

(3)短板弱项和制约因素。一方面基层队伍建设跟不上基层治理需求。灵峰村区域面积 6.9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 1.5 万人,九小场所 101 家,生产型企业 300余家。目前共划分 7 个网格,5个农村网格各分配1名专职网格员,实现网格全覆盖走访需1.5个月,2个工业网格只有3名网格员,要完成全部企业日常巡查、环境卫生检查等工作则需要3个月左右,加上拆迁、建房、消防安全、人居环境、党务、宣传等条线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工作的高效运行。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的势头还不够强劲。近年来,灵峰村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累计增收 1000 余万元,但是在拓宽增收渠道过程中创新发展思路不多、方法单一,村干部在市场经营与专业管理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思路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8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要求,以党建赋能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主线,融合“德治、法治、智治、自治”,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战略定位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尊重村级发展规律,凸显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性地位,抢抓机遇、敢于突破,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3、创建目标

灵峰村始终坚持走在前、树标杆,作为全国文明村,积极探索中、长期发展目标,围绕村级发展、社会治理、党建宣传、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分步实施5个“蜕变工程”。即村级经济发展由固步自封向多面开花的蜕变;工业发展由“散乱污”产业集聚到高质量产业的蜕变;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到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蜕变;人居环境由“粗差旧”到“精特新”的蜕变;网格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蜕变。具体创建指标如下:

四、创建任务

1、强化“四敢”意识,开拓发展思路。杜绝“等靠要”行为,主动整合现有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将村集体破旧的资产资源,出租给有能力、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改建,由其进行后续经营,实现获利增收。“农业+文创+旅游”三者融合,释放土地、产业、人才等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创造“1+1+1>3”的效果,因地制宜实施美丽乡村综合体项目。2、强化多方参与,突出治理主体。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壮—10—大各类社会组织,凝聚各方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载体,深化“党建联盟、党建共建、村企联建、村村共治”工作机制,通过“四方联席会议”“有事好商量”等平台,不断增强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

3、强化智治支撑,建设数字乡村。在党建引领综合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设施配套。在数字乡村一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追加投资 1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设备投入以及视频诊断功能开发,为加快数字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深化"互联网+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切实把治智大厅、安全巡查、文明随手拍、便民服务等窗口前移至“指尖”,使网格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4、强化群众参与,弘扬时代新风。尊重群众生产生活规律,有序推进美丽菜园、农家菜园、美丽庭院建设。用好各类党建宣传阵地,依托宣讲、展示、互动等形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海棠先锋”服务点等载体优势,扩大积分兑换力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灵峰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条线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制定创建目标及任务清单,统筹推进示范创建各项工作落实。

2、推动整合资源。依托党建共建、村企联建、村村共治等平台,加大项目合作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利好。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为顺利推进示范创建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利用电子大屏、宣传单、企信通、微信小程序等,动员企业单位、群众参与创建行动,自觉文明经营、创先争优,为建设美丽乡村凝聚强大合力。

3、完善考核机制。将乡村振兴创建相关工作纳入年度重点项目并作为个人绩效进行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实行重点项目追踪制度,由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跟进落实,综合运用月度、季度考核督导等方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严格落实项目补助资金的使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核、监督和公示,做到专款专用。

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情况

灵峰村北与常熟为邻,西与无锡交界,区域面积6.9平方公里,村庄水系、交通发达。村党委下辖11个党支部,212名党员,有25个自然村,2个集中居住小区,其中7个为保留村庄,18个为控制村庄。辖区建有6万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锦峰工业园、家具工业园300余家企业,还有占地面积逾1400亩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党建赋能,社会治理跑出“加速度”。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提升、垃圾分类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亮化村容村貌。积极推进村庄“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对村庄道路进行黑色化改造,保留村庄路灯靓化,复绿补绿等。在农户房屋、沿街房外墙手绘弘扬孝道的故事和图画,持续扮靓村庄颜值。依托行动支部,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党员志愿服务,全域清理卫生死角盲区。实施人居环境积分考核制度,引导村貌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私搭乱建等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深化“党建+”模式,与中国电信相城支局、北桥供电所等20余家单位进行共建,推动数字乡村、电力惠民、家风项目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党群协商议事制度,让群众“唱主角”,打通基层服务“神经末梢”。

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积极推进“腾空间、促转型”工作,今年关停退出低质低效企业 38 家,腾退企业面积 38680 m2,有效提振发展能级。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造血功能。加强厂区标准化建设,推进家具园整治提升,全面提升厂区环境。积极探索村级产业发展新路径,优质粮种植、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持续增加。结合灵峰牧谷农场优势,积极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组织特色农产品交流会和农民丰收节活动,拓宽农产品销路,让农村“方寸闲地”增收又增绿,有效提升农业发展“驱动力”。坚持“疏堵结合”,在聚峰路和聚思路交叉口打造临时引导点,趁热打铁将引导点升级为崭新的美食夜市,让流动摊贩经营更有序的同时展现独特的乡村烟火气。优化空间布局设计,让乡村生产的路径、方式更加便捷、顺畅,将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休闲观光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高标准池塘,让农业生产更具功能性、美观性、生态性。

惠民利民,幸福和谐绘就"同心圆”。持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在康居河内种植生态浮床60 m2,谈家坝河清淤土方11000立方米,灵峰中心河、南庄河各新增1套“智慧水闸”,为远程换水作业提供了便利。对姚季埂路进行“刷黑升级”,灵岩殿路、聚乐路、马象桥和北庄部分村庄内部安装太阳能路灯72盏,康居一区、二区天然入户覆盖住户439户等。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党员志愿服务作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村庄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区域集中整治,深入推进美丽菜园创建,把小菜园打造成留住乡愁、收获希望的美丽乡村新地标。聚焦庭院“小细胞”,持续开展绿化、美化行动,雕琢庭院“盆景”,提升院落品质,构建“一村一貌”“一户一景”。

党群携行,灵峰家风答好“文明卷”。提升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文化阵地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我是灵峰人”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多方力量,常态化送戏下乡、惠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诚信守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新风,定期组织道德模范、苏州好人等优秀典型进行宣讲,本土戏曲队灵峰喜洋洋文艺表演队创编《书记的一天》《生命的守护》 《一顿家常饭》等小戏作品,定期在网格内巡演,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立足“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积分助力”思路,量化“村规民约”、细化考评方法、强化结果运用,通过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以“小积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此外,开展年度最美家庭、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任通过选树、宣传典型,不断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