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逅文明村,看清水村如何擦亮阳澄湖的名片
清水村凭借丰富的水产资源,使得大闸蟹产业成为村庄经济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该村以其美丽的水乡景观和独具魅力的乡村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创意人才。村庄以自然为本,延伸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创新性的产业布局让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乡村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创新。这一切背后,深刻反映的是文明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从乡风文明的提升到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再到乡村环境的全面整治,清水村正通过践行文明,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
阳澄湖畔,水乡之美与大闸蟹产业共荣
清水村地处阳澄湖畔,素有“美人腿”之称的湖光山色成为了村庄最为独特的自然名片。湖面广阔、水质清澈,四季变换的景色如诗如画。村内河网如织、水系丰沛,不仅滋养出丰盈的水产资源,更孕育了名扬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那膏满黄肥的蟹肉,肉质鲜甜、滋味醇厚,成为清水村另一张响当当的“味觉名片”。每年秋季,游客便循着鲜香纷至沓来,品味美味的大闸蟹,享受湖畔的静谧时光。
清水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奠定了其大闸蟹产业的基础。村庄周边广阔的水域为大闸蟹养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而丰富的水草资源和清澈的湖水使得大闸蟹的生长环境得以保障。得益于此,清水村的大闸蟹养殖逐渐发展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年产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攀升。当地的农家乐,也随着大闸蟹产业的兴旺而蓬勃发展,数百家鳞次栉比的农家乐沿湖而立,成为游客们体验乡土风情的最佳去处。这里的农家乐不仅提供地道的阳澄湖蟹宴,还将生态旅游与美食文化巧妙结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清水村,当地的自然禀赋与村民的勤劳智慧相结合,形成了大闸蟹产业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也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游客在品尝美食、体验渔村生活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农业和手工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清水村的自然馈赠与乡村文明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文旅融合,创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富民增收
清水村不仅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推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沿着阳澄湖的水岸线,清水村的刘家庄成为了产业创新的典范。这里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刘家庄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创新的产业模式,逐步变成了一个集咖啡馆、摄影工坊、民宿产业、企业团建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新城。
刘家庄的产业转型,得益于村民的创新思维和外来创意人才的引入。从2015年起,清水村就开始推动“主理人经济”,通过招募年轻的创意人才,将其引入村庄,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团队、摄影师和文艺青年纷纷入驻,带来了新鲜的创意和理念。随着农文旅融合的发展,刘家庄逐渐形成了“文化+旅游+创意”的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村民们不仅从中受益,还纷纷投身到新的产业中,增加了收入渠道。
在此过程中,清水村通过整合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创新,也让文明的元素深深融入其中。文旅产业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更在于其推动了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清水村通过与外来创意人才的合作,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创新元素。村民不仅提升了生活水平,也在新时代的文明理念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信心。通过文旅融合的发展,清水村真正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双轮驱动,逐步形成了现代与传统交织、乡土与时尚并存的乡村新面貌。
文明风尚,乡村治理与社会风气共建共治
在清水村的乡村振兴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从社会治理到民风民俗,从乡风文明到道德建设,清水村始终坚持文明引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全面提升。清水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立,组织了1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和环保宣传等多元活动,使村民们深刻认识到文明与生态、文化与经济的紧密联系。
通过持续的文明教育和社会治理,清水村形成了一个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清水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体现在道德模范的评选、五好家庭的表彰、道德讲堂的开展等方面。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清水村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如乐善好施的马贵根、热心公益的顾敏等,他们成为了村庄的榜样,是乡风文明的象征。通过这些文明典型的引领,清水村的社会氛围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村民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提升。
清水村的治理体系不仅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还通过完善的村规民约和民主决策机制,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了村庄的和谐共治。这种以文明为核心的治理体系,使清水村的社会秩序更加有序,风气更加纯正,成为了苏州市乃至全国乡村治理的示范样板。
清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是自然馈赠、文化创新与精神文明建设三者有机结合的典范。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清水村实现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振兴。如今的清水村,已不仅是经济繁荣的乡村,更是一个文化与文明并行的“智慧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