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线
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傅家边社区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8

傅家边社区:“亿元村”何以“长红”?

提到溧水傅家边,很多人立马会想到这里的万亩梅海、四季果香、农家美食、民宿村落……作为溧水的一张靓丽生态名片,这里每一处都暗藏着独具特色的“振兴密码”,创造了溧水首批“亿元村”的“梅(莓)”好传奇。从2020年产业收入首次破亿,到2024年超2.52亿元,傅家边社区一直大手笔描绘着溧水乡村振兴的盛大图景。

以梅(莓)为媒 特色种植奏响富民强音

进入5月,傅家边社区3000亩青梅迎来采摘期。在傅家边农业科技园青梅收购点,每天都有果农运着一车车青梅前来交易,来收购的大货车一辆接着一辆,现场堆满了一袋袋打包好的青梅,过秤、登记、结账、装车……整个收购过程有条不紊,一片火热景象。 

“一天采摘工钱能挣400元,最少都有200元,采摘季结束能挣好几千。”村民李秀兰笑着说。

青梅种植户史衍鹏也忙个不停,他种植的80亩青梅去年为他带来十多万元收入。“2017年种的青梅苗,2023年挂果年入十万,今年丰产丰收,收入增加两成左右。”史衍鹏开心地说。

继草莓之后,青梅成为傅家边又一特色富民产业,带动村民、青梅种植户以及科技园三方共同受益。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产业发展部工作人员汤耘介绍,目前,社区青梅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达4000吨,衍生出的青梅深加工产品产值近亿元,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标准,让果农吃下定心丸。

早在20世纪80年代,傅家边社区就确立了走以特色经济林果为主导产业的乡村旅游之路。近年来,社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先后引进青梅、草莓等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同时依托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加快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农业体验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

2024年,社区总收入2.52亿元(其中草莓1.2亿元、青梅0.24亿元、茶叶0.38亿元、其他经济林果0.33亿元、文旅产业0.37亿元)。

果旅融合 采摘经济激活全域动能

初夏时节,傅家边社区的小番茄、大西红柿、桑葚、水果黄瓜、小西瓜等水果接连成熟。“五一”期间,社区内的天润果园每天接待游客近800人次,日营业额超4万元。天润果蔬合作社位于傅家边现代农业园,是南京国际梅花节傅家边赏梅专线的必经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合作社发展“采摘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天润果园“桃太郎”西红柿大棚内,上海游客陈女士边摘边尝:“这番茄又甜又沙,孩子吃得停不下来!”

“采摘经济”为何火爆?天润果园负责人张华归结为“区位优势+产品创新”。合作社距南京市区仅1小时车程,加上赏梅专线的加持,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更关键的是与上海农科院的产学研合作,引进水果玉米、樱桃番茄等12个新品种,打造“四季有果”的独特采摘体验。

近年来,合作社加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向二、三产业延伸,从传统的水果种植、销售,逐渐拓展到水果精深加工以及休闲旅游服务行业,有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了本地特色全产业发展链条,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特色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创造机会。张华介绍,每年收获期一到,本地村民可优先到合作社兼职,除土地租金外,每年可获得1到2万元的收入。对于周边上了年纪的村民,合作社还提供合适的岗位进行帮扶,带领大家伙通过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

民宿筑巢 文旅融合铺就共富之路

青瓦白墙、朱门木窗……穿越十里梅林,是傅家边社区独具特色的民宿村山凹村——这里溧水最早的一批美丽乡村之一,也是全市首个新型民宿试点村。

肆也民宿是村里人气较高的民宿之一,“90后”赵杰是民宿的主理人,民宿的9个房间一到周末就很紧俏,入住率超过九成。赵杰是土生土长的山凹村人,以前一直在上海工作。当她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后,便辞去上海的工作,返乡打造出一个以“健康”为主题的民宿。“肆也民宿自2022年正式营业以来,总接待量上万人次,年均营收超过60万元。”赵杰说。

近年来,傅家边山凹村通过盘活闲置房屋,联合农户,利用资源赋能,找准定位,探索乡村民宿发展新路径;紧紧抓住南京市职工疗休养试点这一契机,依托周边农文旅优势资源,确立了具有山凹特色的“工疗惠农”新型民宿发展定位。截至目前,山凹村民宿已改造完成8家,客房72间,床位108张。改造升级后的山凹民宿,客房温馨如家,院落错落有致,环境如诗如画,人气越来越旺。

“我们将以‘三产融合’为抓手,整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延伸草莓、青梅等特色产业链,打造‘傅家边’地标品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傅家边社区党总支书记严翔表示,要真正将傅家边打造成群众的乐园、丰收的田园和幸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