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村:深耕文明沃土,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苏州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上林村辖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500亩,辖12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这个坐拥太湖烟波的纯农业村,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凝聚多元力量、创新实践载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文明聚力、产业赋能、村民共富”的发展新格局,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以文明矩阵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上林村位于太湖之滨,曾因青壮年外流面临“房屋空心化、文化断层化”的困境。2015年,上林村以“党建引领+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成立民房合作社,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吸引本地村民返乡、城市资本下乡。至2024年,全村盘活农房52栋,催生民宿、文创工坊等新业态45家,形成“田居路文明街区”等特色聚落:在古琴匠人院落开设非遗课堂,在乡愁车站滚动播放身边典型事迹,在彩虹广场开展理论宣讲集市。
近年来,上林村积极打造建立“1+6+N”文明矩阵,其中:2018年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至今已开展各类活动近400场次,主题涵盖文化、体育、健康、理论宣讲等各方面。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结合各村情况各具特色,惠民近2万人次;N个新时代文明驿站,如一家饭店或一户农户,将文明的触角延伸至更深处。2024年,上林村依托阵地开展“暖村行动”200余场,闲置农房从“沉睡资产”蜕变为“文明磁场”。
作为苏州的“太湖原乡”,上林村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不仅激活了产业,更重塑了乡村精神风貌。村民张金男感慨:“现在村里人脸上有光,兜里有钱,这才是向往的好日子。”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8万元,较2015年增长220%。
以道德建设深化发展文明内涵
上林村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目标,通过制度引领、榜样示范、文化浸润等方式,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创新推出“家庭文明积分卡”制度,将“红白喜事简办、厚养薄葬、拒绝天价彩礼”等文明理念纳入其中,通过积分奖励机制激发村民自治内驱力,让文明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
上林村成立吴中区户外颁证基地,举办集体婚礼,以简约适度的仪式倡导婚事新办,树立文明婚俗新风尚。
注重典型引领作用,挖掘“热心公益的理发师骆国平”“孝老爱亲的好儿媳翁林云”等23位本土榜样,用鲜活事例带动乡风向上向善。精心打造乡村振兴馆,通过老物件、影像资料等载体,生动记录乡村发展变迁,传承文明根脉,年均接待研学团队1.1万人次
近年来,上林村志愿服务参与率从15%提升至48%,文明户从10%提升至98%,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生态,获评“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以多元共治凝聚文明创建合力
上林村以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结合的治理体系。其中:依托“1510”机制开展暖村行动,每户党员中心户结对5户普通党员户,每个普通党员户结对联系10个普通家庭户。依托“两卡制度”,鼓励村干部主动入户走访,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依托“网格制度”,每年入户约4000次。依托“新村民管理制度”,更好地管理和发挥新村民作用。
上林村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将文明村创建工作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组建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婶娘议事队”,搭建起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平台。同时,成立“文明商户联盟”,巧妙破解新老村民融合难题,帕笛餐厅推出公益电影放映,心田里书店举办作家分享会,慢陶美育开设自然公益课,形成了“商户搭台、群众受益”的文明共建新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心田里书店主理人许涛在城市经营书店多年,两年前入驻上林村。他说:“文明是乡村的沃土,我坚信上林是我心中的沃土,在乡村看得见的四季中播撒我的种子,终将收获不同的美。”和许涛一样的新村民还有很多,他们与本土村民的文化交融,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态,激发了多元乡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