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线
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房上村--刘光付书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1

 房上村:凝心聚力托起富民强村梦

从徐贾快速通道转入转型大道,向西约1公里处,坐落着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贾汪区青山泉镇房上村。

村内整洁干净,秀美如画;“家门口食堂”里,老人们欢声笑语;粗粮加工厂正在抓紧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子美,生活富,精神足,房上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村民们颇感自豪,纷纷称“俺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标杆村”。

近年来,房上村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凝心聚力促发展,事事争先、人人追梦,各项事业年年攀升,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面子靓

新修广场、凉亭,铺设道路,安装路灯……今年5月,房上村东南部五组的老汪塘,整治后焕然一新。自此,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由挥洒“大写意”转向细绘“工笔画”。

抬头即是“画”,入目皆是“景”。行走在村内,只见道路平坦整洁,绿化错落有致,民居粉墙黛瓦,门亭古意悠然,共享菜园里生机勃勃,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新图景。

“全村哪里都好看,来过的亲朋好友都说俺村好,特别有面子!”说起自己的村庄,村民李秀荣腰杆挺得笔直。

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一时美”容易,做到“时时美”“持久美”却是个难题。房上村有什么妙招?

常态管护,完善机制“严起来”。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重要抓手,按照区片划分具体责任人,定期开展卫生整治情况互评互查,努力在日常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积分制管理,撬动乡村“大文明”。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微习惯养成活动、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群众文化活动等均能获得积分,凭积分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养习惯,以习惯化新风。

榜样引领,“一处美”带动“处处美”。开展“整洁有序人家”评选,引导人人参与,户户争先,以家庭小美汇聚乡村大美。至今,已经评选出三星级以上“整洁有序人家”367户,占比达54%。该村还经常组织村民到模范家庭参观,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环境变美了,生活舒心了,村民幸福指数提升,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氛围越来越浓。干群关系融洽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里子实

乡村振兴,既要“高颜值”的面子,也要“好产业”的里子。“内外兼修”,才能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12月18日,房上村家门口就业基地正式成立。该基地由闲置幼儿园改建而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主体为粗粮加工厂,还包含电动车线束加工、香蒲工艺品制作、封箱机组装等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粗粮加工厂拥有储粮间、润粮间、石磨加工间等现代化生产车间和设备,采用传统石磨工艺生产绿色健康无添加的全麦面粉和粗粮面粉等产品,能够实现从原粮收购、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的全流程一体化操作。

不远处的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内,也有一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这里加工美甲、毛绒玩具、灯镜球等,按件计酬,工作时间灵活。村民们一边熟练地忙着手上的活,一边拉着呱,大家有说有笑,气氛非常融洽。

“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觉非常踏实。”村民胡永芝高兴地说。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房上村以百姓持续增收为主线,重点做好“家门口”就业工作。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带模式,做到销售在企、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供货、统一制作、统一结算”,带动近200人就近就业增收,实现“就业、顾家、务农”三不误。

“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让村庄更加和谐融洽。“收入多了,交流多了,氛围好了,闲事和矛盾纠纷自然越来越少,婆媳关系更融洽、家庭更和睦、邻里更和谐。”房上村妇联主席张德凤说。

时值寒冬,房上村的“家门口食堂”里却暖意融融。一道道热乎乎的饭菜被端上桌,香气扑鼻,暖胃又暖心。“家门口食堂”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对80岁至89岁的老人提供特别优惠,每餐2元;向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饭菜可口,村里想得真周到,一荤一素搭配组合,非常适合我们。”83岁的村民孟宪珍笑得合不拢嘴。

为老办“食”事,传递乡村振兴“好味道”。家门口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还通过为周边企业提供配餐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粗粮加工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50万元,家门口食堂每年增收20多万元……”房上村党总支书记刘光付掰着指头算起账,“2022年村集体收入76万元,今年将破百万元,明年预计达到200万元!”

堡垒强

乡村要振兴,党建须先行。头雁领飞,乡村振兴才能展翅翱翔。

村里的粗粮加工厂,就是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模式,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入股成立。从项目立项、厂房选址、内部整修、设备采购到品牌打造,在村党总支带领下,班子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村民群众齐心协力凑份子、想点子,前后历时5个月终于建成。

“俺相信刘书记、相信村‘两委’,在他们带领下,加工厂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村民赵亮是加工厂入股人之一,一直在工厂里忙前忙后。

村委会办公楼二楼,刘光付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顶草帽,草帽的防风绳略显陈旧,有的地方已经磨损。

刘光付经常独自骑上电动自行车,沿着村里的街巷“逛一逛”。遇到正在聊天的人群,就凑上去,跟大家拉拉呱。因夏天“巡村”时他经常戴着这顶草帽,所以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草帽书记”跟村民拉呱时,会着重聊聊近期村里的工作,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聊来聊去,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浮出水面”了。

“公厕不够用,红白事来客实在不方便。”有村民提出。结合群众需求,刘光付带人进行调查摸底、认真论证,召开群众代表会集体讨论,按照村庄整体规划确定选址,新增的4所水冲公厕陆续建成,全村公厕达到8所。

不仅如此,房上村还持续深化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工作。扎实用好“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做精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依托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贾汪草根秀、邻里互助节、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是一句口号。坐上位子、戴上帽子,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得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既然当了村书记,就要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刘光付说,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村集体增收、家门口就业、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等工作,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公布的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名单,房上村榜上有名。如今的房上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