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线
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王义平书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4

电站村:全力打造国际艺术田园综合体,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太仓市将“全力打造城乡和美幸福地”列为市委市政府集中精力做好的“第四篇文章”。作为太仓市第一批“乡村振兴试点村”,城厢镇电站村立足林果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壮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绘就乡村振兴好风景。近日,扬子晚报“向人民汇报”苏州两会特别报道组走进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与苏州市人大代表、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义平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电站村深耕特色生态经济,持续释放农文旅融合长板效应,推动村民生活幸福升级的新路径。

农文旅融合发展,村级经济换挡提速

双拥国防主题公园、乡村法治公园、节水教育基地、村史馆、智慧大屏教室、开心农场、文明实践圈、红色影音教室……漫步在城厢镇电站村文明实践圈,记者被一个个文化、教育、娱乐设施所吸引。近年来,电站村由传统的村落建设模式变成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农村典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劳作实践基地,形成实景文化教育景区矩阵。

记者了解到,电站村作为具有明显地域特质和产业集聚效应的乡村振兴样板,利用主题公园和研学基地的天然优势,聚焦乡村振兴、红色教育、法治教育、农耕文化、节水教育等,借助专业院校的合作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共建共享,为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阵地保障,让教育之风吹拂遍地,文化润民入脑入心。

王义平告诉记者,电站村深化发展林果产业与特色种植,推进机械化作业、智慧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形成特色芋艿、精品林果、粮食作物、蔬菜种植4大区域,共计3800亩,全年农业收入达30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260人。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探索“从农业入、从旅游出”新路径,启动乡村漫市集、乡村集训营、田园嘉年华3大农文旅项目,建成双拥国防主题园、开心农场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15个,孵化龙猫战术营、儿童马术启蒙园等文化产业项目12个。不仅如此,电站村还与江苏省及苏州市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实施智慧中央厨房、特粮特经产业推广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12个,以组织优势带动资源共享、产业升级。

建成四个中心,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

王义平介绍,如今电站村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村里的老百姓不但要口袋富,脑袋也要富。所以电站村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

一方面,村里建设了4.3公里的文明实践圈,串联了各个行业部门,让老百姓漫步在文明实践圈的过程中,边走边看边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农耕文化也在这里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根据村民生活需求、兴趣爱好、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在电站花苑23栋单元楼内打造23个主题鲜明的“睦邻点”,包括睦邻中心馆、睦邻花园、睦邻记忆馆、睦邻编织馆、睦邻学习馆等点位,创建“听邻说事、帮邻办事、让邻知事、请邻评事”共享空间,通过这种形式让老百姓有个活动场所,去年举办了180多次活动。

“这里是电站村的IP主题馆,我们设计了好多文创产品,让游客在这里可以选购我们的文创产品。很多文创产品都是青少年自己设计,还为青少年提供了活动区域。在村史馆,青少年可以了解电站村的发展历程。”王义平说,“我们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为电站村做了一个整体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划。另外,我们还设计打造了一个电站村的IP——电大萌。主要是为了赋能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包括赋能于电站村的社区治理,电站村‘十四五’做了很好的规划,‘十四五’还没有完成的要继续延续下去,总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国际艺术田园综合体,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打卡地,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王义平表示,电站村将围绕打造国际艺术田园综合体这一目标,高标准建设四个中心,包括宴会中心、会务中心、康养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目前部分设施已经开始规划建设。如果这些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话,电站村的乡村振兴事业肯定会更加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