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目湖镇三胜村,迎面而来的是乌黑铮亮的沥青村道和鳞次栉比的漂亮民居。村旁的小河清澈见底,一路潺潺流向郁郁葱葱的远方。今天,乡村振兴的号角唤醒了这座位于苏皖交界的小山村,她像一个走出深闺的美丽姑娘,渐渐向外界展示出曾经藏着的俊俏模样。谁能想到,十几年前的三胜村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村呢?
三胜村位于天目湖上游、伍员山脚下,与安徽省郎溪县、广德县接壤,是典型的丘陵村庄,竹塘、竹墩、高塘岕、山边等十几个自然村都是坐落在深山老岭里,虽然风景秀美,但交通闭塞。三胜村原名下田村,上世纪五十年代,靠合作化生产解决了温饱问题,村民高兴之余联名给毛主席写信报喜。毛主席审阅后亲自将下田村改为三胜村,以寓土地改革、合作化、抗美援朝三大胜利之意。
十几年过去了,村里通往外头的还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大部分村民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着小麦、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靠天吃饭、致富无门。
直到2005年,三胜村的好山好水吸引了十思园落户于此。村民们将土地流转给村里,村里将地租给十思园进行现代农业及旅游开发。原先荒芜的山地种上了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如画美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原先闲在家里的村民纷纷到十思园上班,拿着土地流转费和打工费两份工资,日子越过越美。
全村每年有800余人在园区做季节工,每人年收入8000余元;有200余村民在园区做长年工,年收入3万余元。十思园的蓬勃发展,让村两委班子意识到:绿水青山是大自然馈赠给三胜村的宝贵资源,也是三胜村“靠山吃山”的不二选择。随后开展的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让山更绿、水更清、村庄更宜居,新开发的570亩梅园让景色更靓丽,三胜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三胜村始终恪守这一理念,坚持不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既不靠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发展的“竭泽而渔”,也不空守一方好资源而无动于衷舍弃发展的“缘木求鱼”。三胜村坚持发展高效农业,走高效、生态之路,把农业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产业富民效益凸显。引进开发了天目湖云川茶场、天目湖新概念茶场、天目湖乌峰茶场等21个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的快速发展让村民端起“金饭碗”,吃上“生态饭”。
随着全域旅游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外部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升,为三胜村做大做强做优农旅产业、富民强村提供了无限可能。
近年来,在发展溧阳茶舍政策的激励下,三胜村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吸引了众多高端精品酒店、茶舍项目的集聚。总投资3亿元的王家边村高端品牌酒店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十思园精品度假酒店、总投资3000万元的隐湖居茶舍、总投资6000万元的龙海茶舍、总投资7000万元的山居客茶舍都在抓紧建设或规划设计。这将为三胜村未来的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因此,三胜村深挖绿水青山这座富矿,在绿水青山中“寻宝”,带领全村居民致富。正是在“两山”理论的引领下,三胜村逐渐发展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小康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