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1999年退役,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田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军退役后,扎根田桥村基层,这位退役不褪色的“兵支书”,以军人的果敢担当和为民情怀,带领村“两委”班子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带领田桥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让田桥村从一个江边小圩蝶变为农旅融合示范村、文明善治样板村。2025年,被表彰为“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
徐军,1978年9月出生,现任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田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后,他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致力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带领田桥村获评江苏省首届“最美乡村”、全区首家“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荣誉,让田桥村从一个不起眼的普通村庄蝶变为农旅融合示范村、文明善治样板村。
筑牢战斗堡垒,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
“班子强,乡村兴。”这是徐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9年担任村党委书记之初,他敏锐发现村“两委”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为此,他立下“军令状”: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谋发展的“铁军”队伍。
一方面,他推行“能人治村”策略,创新机制,强化班子力量。将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纳入后备干部库,建立“导师帮带制”,由老党员、老干部“一对一”传经验、教方法;打造5+X党建标准化阵地、江南岸党员实践基地,组织党员开展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活动120余场,吸纳多名年富力强、视野开阔的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
另一方面,他围绕“一人带一业、一业富一片”目标,靶向发力,培育振兴带头人。先后帮扶宏润公司从橡塑鞋底转型羊绒大衣生产,年销售额提升500万元;推动三马公司技术改造,实现年增收400万元;引进万马电气项目,新增就业岗位50个。原本村里几家做橡胶的小作坊,在徐军的带领和帮助下,逐渐成长为规模企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产业”。目前,田桥村已涌现出5名致富带头人,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发展格局。
深耕农旅融合,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
田桥村耕地资源丰富,但传统种植收益低,徐军带领班子反复调研后,提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他推动创建“最美田桥”品牌,依托千亩高标准农田,打造“田桥农事体验园”,开发农事体验、生态观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利用夹江生态优势打造“江南岸生态园”,流转土地200亩,带动40户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面对村居环境升级的需要,徐军推进“三拆三整治”行动,拆除危旧房屋10处;新建污水管网8公里,改造公厕5座,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河道清淤、路灯亮化工程100%,村庄绿化率达40%。
针对企业厂房老化、研发资金短缺等问题,徐军提出“村企联建、盘活资金”的策略,先后改建老旧厂房3处,新建标准化厂房823平方米,安装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年租金收入15万元。同时,他积极争取省、市级扶持资金110万元,开发闲置土地,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用房、节能等难题,实现了“村企共赢”。
厚植文化沃土,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徐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他牵头组建“田桥村民文艺队”“田小二党员志愿服务队”,举办田桥丰收节、老兵故事会、公益电影放映、篮球友谊赛等活动60余场,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他还积极发挥“兵支书”示范效应,成立了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帮扶等公益行动,先后解决村民就业、就医等难题130余件,使用资金十余万元帮助困难人员60人次,为困难群众修缮房屋7户。
赓续军人本色,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精神谱系”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徐军始终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信念融入乡村治理。他创新“兵支书+兵委员+兵网格”模式,构建起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全链条机制。
为了让“兵队伍”扛起“硬担子”,用“军作风”赋能“微治理”,他先后培养3名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打造“兵支书”传承梯队,在防汛抗旱、矛盾调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他推行“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法,退役军人网格员每日巡查走访,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开设“老兵议事厅”,通过“一事一议”解决路灯安装、道路修缮等民生问题,群众满意度达98%。
怀揣一颗为民心,抱着一份富村志。从“迷彩绿”到“乡村绿”,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富民兴村的“领头雁”,徐军始终以“永远冲锋”的姿态,带领田桥村从昔日的“边江小圩”蜕变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用军人的血性与智慧,在广陵大地上书写了一名“兵支书”的赤诚答卷,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续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