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单位介绍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1

牌坊村:生态美、乡风淳、产业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青翠的茶山间,白墙黛瓦的民居若隐若现;蜿蜒的古道上,游客举着手机定格“网红村”的风景;村口的“议事亭”里,村民围坐畅谈村庄未来……走进江宁街道牌坊村,一幅生态美、乡风淳、产业兴的画卷扑面而来。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以茶闻名的牌坊村上榜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成为江宁街道推进乡村振兴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生态宜居提颜值:从“脏乱差”到“诗意栖居”

江宁街道牌坊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下辖19个自然村,四周茶山、竹林环绕,有茶园2600亩、山林5000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清晨,村民黄志和拎着垃圾走向家门口的分类投放站点。“以前,村民的垃圾乱扔乱堆;现在,家家户户都在‘比拼’谁的院子更干净!”他的笑容里透着自豪。

近年来,牌坊村以“微改造”雕琢生态底色:19个自然村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户污水接户覆盖率达99%以上,无害化户厕改造覆盖率100%,着力打造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示范村;全面完成老旧房屋整治,并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绿化覆盖率达75%以上,营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风貌,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在保持原有生态底色的基础上,牌坊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黄龙岘金陵茶文化村,实现了由过去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到全国知名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蝶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该村还创新打造茶乡“三青”志愿者服务队,吸引488位青年志愿者,捡垃圾、做宣讲,志愿服务时长12000余小时,累计受益人数超万人次。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日子更甜了。”环保达人吴纪全说。

乡风文明润民心:从“立规矩”到“树新风”

“邻里处,贵友善,村务事,勤参与……”周末的午后,社区广场上,孩子们诵读《村规民约三字经》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份入选江苏省优秀村规民约的“三字经”,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将文明乡风深远传播,是牌坊村村民用10余年实践“写”成的答案。

“有纠纷,找老胡。”村民胡从富是《村规民约三字经》中的“明星人物”。30年前,他成为村里的治安调解员;30年后,他成了村民口中的“和事佬”,调解纠纷从不动气,将心比心、以情动人。“道理讲透了,人心就顺了。”老胡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调解案例,泛黄的纸页里藏着乡村善治的密码。

此外,牌坊村还藏着许多“文明彩蛋”:通过线上“心话e传”、线下“茶乡夜话”等平台丰富村民议事形式和手段,“商”出好办法,“治”出好日子;黄龙岘村民自发签署《环保公约》,并缴纳“保证金”,从“要我做”变“我要做”,实现了垃圾不乱扔、污水不乱排等“六个不”的转变……乡风文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坚持抓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眼下,文明乡风正如茶香般浸润牌坊村的每个角落。

产业兴旺强“筋骨”:从“空心村”到“网红村”

傍晚,黄龙岘步行街渐次亮起灯火,黄豪正忙着接待入住民宿的游客。曾是“都市白领”的黄豪被茶乡山水“圈粉”后,便毅然辞职创业,在牌坊村开设了网红民宿“半夏”。如今,村里有不少类似黄豪这样的“新村民”,生态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是‘留不住人’的空心村?”江宁街道牌坊村党总支书记邢有明感慨。据悉,2013年,牌坊村18~35岁青年人口数不足村庄总人口数的10%;如今,这一数字跃升至20%。青年人的回归并非偶然,茶香里藏着答案——牌坊村以茶为依托,打造创业热土,让年轻人看到了“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牌坊村持续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将一片茶叶“揉”出三产融合的新天地。茶山上,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并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龙针”“龙毫”两大品牌茶叶远销全国,还入选了“中国气候好产品”;茶文化街旁,“机车庭院”、轻奢营地等新业态吸引年轻游客……昔日凋敝的茶村成了青年返乡的“强磁场”。

牌坊村的蝶变,正是江宁街道“生态+文明+产业”协同发展的缩影。今年,街道统筹推进建设省级和美乡村、市级宜居村等;采茶节、茶乡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年年出新,“六朝茶荟”“蘑幻森林”等农文旅项目串珠成链。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牌坊村为样板,从乡风润心、产业富民、治理创新等方面着手,推动更多村庄实现“绿水青山”与“文明善治”的交融,让乡村不仅留住鸟语花香,更留住年轻人的脚步与梦想。